《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方案与标准
一、考核对象
全校一年级所有专业的学生
二、考核标准
本课程是一门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点和是对作品的分析理解,重点考核学生对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综合考核成绩包括两部分:1.过程性考核,占综合成绩的30%,按百分制计。2.终结性考核,占综合成绩的70%,按百分制计。尽量加大过程性考核的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以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一)过程性考核,即平时成绩
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发言、作业、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等。
1.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进行量化计分。此项为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参与态度评价,根据抽查的出勤率情况进行考核,占平时成绩的10%。
2.考核课堂讨论发言,根据学生参与的数量与质量综合进行等级打分。此项考核可以尽量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借此判断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在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提高教学效果,占平时成绩的30%。
3.考核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等级计分。作业分两类:一是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应掌握的知识点;二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悟、评论,以小论文形式提交。此项考核可根据所完成作业的数量与质量进行,占平时成绩的30%。
4. 考核参加课外活动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学校的各种社团组织,参加学校和各社团组织的演讲、朗诵、辩论、征文等比赛,提倡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创作,并在校内外刊物发表文章,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的根据学生参与的数量与质量累计加分,占平时成绩的30%。
(二)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
这项考核改变了过去以填空、选择、简答等传统的以客观题型为主的、完全只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的闭卷考试方式,改为“开放式、双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保留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考核,以开卷形式进行,但题目灵活宽泛,理解多元化,给学生以较大发挥的空间,占终结性考核成绩的60%;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安排学生选取一些相关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到终结性考核时,要求学生以论文形式提交对所读作品的理解与感悟,根据提交论文的质量进行测评,占终结性考核成绩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