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与“三会一课”制度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1-29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165月以来,湖北省15万个党支部、383万名党员将主题党日活动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本载体,并融合了“三会一课”等制度,探索出了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有效途径。这是湖北为全国全党贡献的重要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加强对这一成果的巩固、规范和提高,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提升组织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的必然要求。近日,省委组织部又印发了《湖北省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指导书》,对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作出了明确的规范,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这一创新成果已逐步向成熟稳健的方向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创新永远离不开基本理论和以往正确的客观实践,它是积极吸收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理论中新的、优秀的文明成果的集成,我们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要把握它的根源所在——党的“三会一课”制度。

一、塑造亮点更要关注盲点

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在荆楚大地能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得到广大党员干部的认可,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它深入发掘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资源,实现了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的有机整合;二是注重了党员参与的全员性,唤醒了党员身份意识,党员在党组织中有了“存在感”;三是突出主题设计,坚持问题导向,既体现了民主公开,又集中了党内智慧,解决了实际问题。

但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之际,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员、甚至党务工作者,在思想认识方面也悄然走进了一个误区,认为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既然整合了“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那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就可以完全取代或替代“三会一课”,将二者直接划了等号。

诚然,客观上讲,过去一些基层组织的“三会一课”制度的确存在虚化、弱化问题,尤其是在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支委会不健全,支部书记有名无实,支部成员残缺不全,党小组划分主观随意性大,甚至有的支部从未划分过党小组(注:专指成员相对较多,可以划分成若干党小组的支部),所以“三会一课”制度的组成元素本身就是不健全的,那制度的落实就更是无从谈起。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以来,虽然融合了“三会一课”制度,但这并不等同它囊括了“三会一课”制度的全部元素和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仔细思考,二者的融合还存在一些盲点:例如,在主题党日活动过程中,怎么更好突出党小组地位,它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支委会如何更好地组织、策划主题党日活动?支部党员大会和支委会与主题党日活动在内容和职责功能上,哪些可以整合到一起,什么情况下又必须各自单独开展?党员在参与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后,一般情况下,不会再分党小组讨论,长此以往,如何避免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对党小组功能的弱化?类似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更不能模糊处理。

出现机制融合的盲点必然形成认识上的偏差,“替代论”观点的形成,从根源上看,是我们没有摆清二者关系,对“三会一课”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存在以及“三会一课”制度怎样嵌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实现二者无缝对接缺少研究导致的。

党中央在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刘云山和赵乐际同志在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讲话中,也反复提及“三会一课”制度的重要性,中央在《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中,更是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纳入了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并作为单独一点予以阐述,其中对支部主题党日也作了表述,要求是“推广党支部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在主题党日开展‘三会一课’”。所以,要让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焕发出它永久的生命力,我们就必须先要捋顺二者关系这个问题,就必须下功夫去研究二者无缝对接的问题,就必须再出台更加细致的考核操作办法,真正实现二者的资源整合,从而为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发挥党建工作的最佳效果,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组织工作应有的贡献。这也是确保我们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过程中,落实中央关于“三会一课”制度安排的要求,坚持湖北自身党建创新发展的必要所在。

二、探寻起点可以夯实支点

众所周知,“三会一课”制度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它是党的基层支部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制度,是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夯实支部建设,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手段。党员行使党内权利、参与或决定党内事务、表达诉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思想交流都是通过“三会一课”制度的安排来实现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一节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这也是我党第一次以党内准则的形式,完整地将“三会一课”制度作为党内生活基本制度固定下来。所以贯彻执行好“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不忘初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就对党小组、党支部、地方全体党员会议和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期限作出了具体规定。党的四大将支部明确为党的基层组织单位,1929年的《古田会议决议》(发挥过临时党章的作用)再次要求“要从党内教育做起,通过党报、简报、小组会、支部大会、党员大会、政治讨论会、参加实际工作等教育方法,来解决思想上建党”的问题。由此可见,“三会一课”制度的产生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而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96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无数变迁和激荡,仍能保留至今,并且又在新时期以党内准则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必有其合理之处。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党从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支部建设,认识到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那党支部建设或者说党支部工作的基础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一词最早是列宁同志于1905年提出来的,并在俄共四大通过的党章中明确规定:“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六大上规定,党的组织原则与共产国际其他支部一样,为民主集中制,并在党的七大对民主集中制作了详细阐述,一直至今。可见,我们的党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一个严密的有机整体。而党支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组织生活制度。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中,“三会一课”制度又成为了组织生活各项制度的基本制度,处于基础地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党支部建设的基础就是“三会一课”制度。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在长期地历史斗争发展中经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最为行之有效的制度,是从严治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深刻的认识,“三会一课”制度不是虚设、摆设,更不是我们可以肤浅、简单地认为打造了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这个载体就可以完全替代“三会一课”制度。

三、捋顺关系点才能把握着力点

那对于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与“三会一课”制度的关系,我们又应该怎样去认识呢?

在中组部组织局编著的《党员管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对如何加强党员管理,《手册》共梳理了九项制度,首当其冲地就是每一个党员必须编入一个组织的制度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制度。这其中,也提到了党日制度,并明确指出,党日制度就是规定党的组织和党员每隔一定时间专门进行党的活动,用以召开党的会议,研究党的工作,进行党的教育,过组织生活,接收新党员入党,以及向群众进行党的宣传工作等。针对这九项制度,《手册》还具体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方法和途径,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开展“三会一课”,同时还提及到了党员主题实践活动。

除《党员管理手册》,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政工条例》(以下简称《政工条例》),它其中也对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安排明确提出了七项制度,即:会议制度、党日制度、党课制度、报告工作制度、民主生活制度、党员汇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至此,二者关系已经愈发清晰。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应该就是来源于党日制度和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它是对二者的继承和发展。“三会一课”制度,最初准确地说,它还只是规范党组织生活的一种方法、途径,后经逐步发展,我们将它存在的这种形式固化下来,最终上升为制度。但无论是《手册》、《政工条例》还是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准则》,其最基本、最核心、最精华的组织生活制度,应该还是“三会一课”制度。其它列举的组织生活制度,可以说都是围绕“三会一课”制度的内容和形式拓展出来的。所以,从广义上来讲,“三会一课”,就是党的组织生活的代名词,它对于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形象地说,应该就是根与叶的关系。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要永远依托“三会一课”制度,它自身的丰富和发展也必须只有在全部吸收“三会一课”制度精华的基础上,方能更加强壮。同时,从另一角度看,“枝荣也能固本”,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也要必须促进“三会一课”制度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在倒逼支委会和党小组建设上,在如何激活每一个党员细胞的能动性上,还要发挥更大作用。

所以,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推进中,我们必须先捋顺二者关系,这也是我们进一步研究二者如何无缝对接,扫清二者融合盲点的前提。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