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继续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新的发展形势下,发展继续教育应成为提高全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应充分认识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提升至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明确了教育2030的总体目标为:“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机会”,并提出“到2030年,全面增加拥有相关技能的人员数量,该技能包括为就业、获得体面工作及创业的职业技术技能”及“到2030年,确保所有学习者获得促进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都需要通过继续教育这一手段来实现。
重新审视继续教育的神圣使命,应进一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统筹规划,大力推进,充分调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和全社会发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从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出发,大力发展各种层次和类型的继续教育,重点推进以提高劳动力能力素质为核心的继续教育,提高社会成员继续教育参与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社会化、多元化、信息化的继续教育网络,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广泛、多样、灵活、便捷的终身学习机会。积极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实现每一个人的自我发展。
(二)战略目标
到2030年,我省应形成完善的继续教育制度体系,提供优质、广泛、公平的继续教育,满足全民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实现全民继续教育,实现每一个人的自我完善,全面建设“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以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构建新型继续教育体系。积极支持各级各类学校面向社会开放学习资源,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政府成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加快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继续教育制度。鼓励个人以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到2020年,实现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800万人次。到2025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突破1000万人次。到2030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1500万人次。
——统筹扩大继续教育服务。强化各级政府对继续教育的统筹规划,加快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终身学习激励机制,建设覆盖全省城乡、开放便捷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整合资源,健全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促进学校教育资源服务社区居民。到2020年,依托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院校、社区学院,建设50个示范性社区继续教育中心;到2025年,建设100个示范性社区教育中心;到2030年,社区继续教育中心覆盖率达到80%以上。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持续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倡导全民阅读。到2020年,全省市级以上城市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覆盖率达到90%,到2030年,全省市级以上城市全部有序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县级以上城市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覆盖率达到80%。推进老年教育机构逐步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学习服务体系,办好老年大学,有效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到2020年,全省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到2030年,达到40%以上。
(三)主要发展任务
1. 拓宽学历教育渠道,提高学历教育质量
推进成人学历教育转型,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建立继续教育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加强学历教育中对学习者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学历继续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
2. 大力发展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
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强面向从业人员的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大幅提高劳动人口继续教育参与率。扩大继续教育培训资源供给,丰富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内涵,支持高校和职业院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提供公平优质的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机会,全面提升劳动者知识、能力和技能,培养从业人员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农村从业人员培训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统筹现有资源,建设农村继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关注失业者、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针对性免费培训。
3. 大力推进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设
继续推广社区教育网络建设,结合适应城镇化、信息化的社区教育新方式,扩大社区学习资源供给,加强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形成学校、社会、个人共同参与、多元治理的社区教育新局面。加强老年教育,结合居家养老新形势,丰富老年教育资源,为老年人群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更多的支持与服务。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全社会范围内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大力营造终身学习文化环境,共建学习型社会。
4. 完善制度环境,实现继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
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完善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评价机制,建立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和个人学习账号制度,实现继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衔接,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大力扩展互联网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建立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共享,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积极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模式。
二、面向2030年辽宁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框架与任务
(一)继续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框架
在2002年发表的《欧盟各国终身学习质量指标报告》中,欧盟将成人教育和培训参与情况作为测查终身学习准入与参与的办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6年发布的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框架中,将教育投入、受教育机会、教育参与与教育进步、教育产出等方面内容的有效性作为几大主要的衡量指标。参考以上两个指标体系,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内容,将继续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框架梳理为五大类别、1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
表1 继续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框架
(二)实现我省继续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对照如上继续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框架,面向2030年,我省继续教育现代化发展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快推进立法,优化继续教育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出台我省的继续教育条例。从法律上确立继续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和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地位,明确继续教育组织者、参与者等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和义务。强化各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条件保障,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加强依法监督。
二是健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准入制度,从根本上推进劳动者持证上岗。在各行业和部门,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重要领域,建立严格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继续教育制度,把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作为业绩考核、岗位聘任、注册执业、职称职务评聘等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求行业和部门为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学习提供必要保障与条件。
三是建立继续教育质量保障和成果认证制度。对继续教育提供机构的资质设立明确的认证标准,建立和完善各行业和专业领域继续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建立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学分认证和转换制度。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能力建设。
2. 强化组织管理,推动继续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继续教育与培训涉及社会多个领域、覆盖人群广泛,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资源分散、效率低下、重复建设、条块分割等问题。破解这类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对继续教育活动的统筹指导和沟通协调。从此前发布的如《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在积极统筹各领域共同推进终身教育上,强调多部门联合,这也是未来继续教育活动开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形势下, 我省也应尽快建立教育、民政、文化、卫生、财政等多部门协同的联动机制,成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管理机构,统筹推进继续教育事业发展。将继续教育纳入政府及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的总体发展规划,充分调动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发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3. 统筹开放教育资源,加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与资源平台建设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举办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加强社会各部门、行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组织成员的继续教育,不仅是促进他们自身提高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广大社会组织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自身品质和增强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学习型社区是社区居民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要阵地,社区的学习教育活动要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贴近社区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实际,为社区居民包括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精神生活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在继续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鼓励各类职业学校开展“大职教”,在职前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后教育,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习并举,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待业人员以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提供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机会。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拓展服务面向,探索试行弹性学习制度,为社会成员特别是在职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较为灵活的机会。逐步将高校实施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衡量其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积极鼓励和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民办教育培训,从实际出发,以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为重点,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发展继续教育。
另一方面要以“互联网+”打造继续教育数字化公共服务与资源平台。一是要提高重视、加强规划,做好 “互联网+”继续教育的顶层设计。基于“互联网+”的继续教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泛,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理解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须加强整体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加强信息资源整合,落实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建设、应用、评估、安全、支持、保护等方面的相关制度。构建以实用为导向的继续教育网络应用环境,推行能够解决继续教育资源不足、满足学习者多样需求的应用方案。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继续教育质量,促进继续教育公平,切实提高继续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效益,促进教育现代化。建立督导、评价与奖励机制,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协作制度。应充分发挥宏观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育机构、社区、家庭、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发挥各相关利益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资源优势,形成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满足各自的利益诉求,实现多赢。
二是积极发展“慕课”和移动学习,打造继续教育云平台。可以在建立高校继续教育“慕课”联盟的基础上,整合已有的远程教育、在线教育资源,创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型在线教育体系,将分散的继续教育资源聚集、加工、升级、再造,挖掘潜力,凝练特色,形成标准化的“慕课”资源,并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慕课”平台的制作与运营,保障“慕课”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重视移动终端的主要载体作用,加大移动平台的开发力度,与在线课程资源相匹配,在“慕课”平台解决“有所学”的基础上,实现“方便学”。
三是完善基础建设,加强网络学习的管理。基于“互联网+”的继续教育发展,需要有完善的硬件及软件环境提供支撑。要开展基于网络学习的基础设施、应用设备建设;要加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开展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加强网络后台的管理服务,建立与在线学习前端相呼应的相关制度;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疑问等提供支持与帮助;对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取得的学习成果,提出认证、转换、积累的相关方案,确保学习成果的有效实现。
4. 优化培养模式,切实满足学习者的继续教育需求
一是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以社会和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习者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强继续教育内容、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针对性、多样性和灵活性。面向从业人员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开发切合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专业和课程,为社会成员特别是在职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和实现自我提高,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选择和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服务。
二是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和行业企业在继续教育领域的合作。将办学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将实践与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在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参与作用,发挥各类教育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的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利用率,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
5. 完善继续教育机制,切实推进各类教育间的沟通衔接
一是探索建立个人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记录社会成员继续教育学分或学时,将积累的学习成果作为对其资助或奖励学习、认定专业资格和技能等级、晋升职级以及进行高一级学习进修的参考依据。
二是推进各级各类成人高校改革,加强与高等学校和开放大学的合作,引入学分制改革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拓展自学考试的教育评价功能,加强对学习者专业技能和实操能力的测评。加强对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认证功能。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学习成果,特别是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学习成果间的相互融通。
三是建立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国民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教育体系,促进不同类型教育间的学分互认,探索提高将非学历教育成果、相关职业资格和技能资格转换为普通学校学分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