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后如何解“秋乏”?
处暑,即出暑,为秋季第二个节气,有“暑气至此而止”的意思,意味着伏天结束。但是,人们常说的“秋老虎”也常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导致昼夜的温差进一步扩大。
秋乏是处暑过后很多人都有的通病,但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不解除,会引起“秋乏病”,表现为胸胁胀闷、身重乏力、面色萎黄等多种症状。处暑节气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人体进入生理休整阶段,这时候很容易有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表现。所以要睡好子午觉,减轻秋乏壮阳气。子时是23点到凌晨1点,午时是11点到13点,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气血转换,晚上提前入睡,午时小憩20分钟,可使身体得到充分调养。同时,每天已时(9点到11点)拍打大包穴3分钟,也可缓解疲劳、改善脾胃虚弱。巳时为气血流注脾经之时,大包穴位于腋窝直下第6肋间隙处,为脾之大络。时拍打大包穴可以通调脾经气血,促进消化,充养后天之气,缓解秋乏症状。